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 行业新闻

我国色选机行业发展日渐成熟
发布时间:2015-08-14 访问:[5492] 【打印】【返回】【字体:
 

导语:色选机是一种集光、机、电、气等高科技成果于一体的分选设备,上世纪30年代,美国ESM公司与英国Sortex公司最先研制出米用色选机,日本和韩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继研发成功并实现商品化。一直到80年代我国才引进色选机,所以我国色选机行业的发展起步比较晚。尽管晚于人家但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加工前景广,随之色选机的市场也被打开,机器换人是所有行业发展的方向,色选机在我国市场前景无限。


我国色选机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国内的粮食加工企业所引进色选机均为国外先进国家所生产,主要为日本(安西和东洋)和英国(索特克斯)。这些色选机,目前仍在使用的已很少,大部分已被后续的新机型所代替,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色选技术和现在相比,并不十分先进,而且当时所引进的设备均为国外20世纪70年代的成型产品,机型较小,无论是在控制与操作上,还是性能与效果上,都无法与现在的色选机想媲美。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粮食行业飞速发展的10年,带动了粮机行业的迅速崛起。此外,国外的粮食机生产商也纷纷进入中国,或投资建厂,或开设办事机构。这也为国内粮食机厂家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大好契机,尤其是色选机,更是成为重点、焦点。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国外几家知名色选机厂家的正式机构进驻中国后,全面清晰的引导宣传加上大米消费观念的改变,使得大米色选机在工艺设计和实际应用上都逐渐成为中国大米加工的一道重要工序。在这段时期中,主要的色选机制造供应商还是国外的几家厂家(安西、左竹、索特克斯),再加上少部分的国内制造企业,而在产品的质量上国内和国外的设备却存在了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国外产品在中国市场与国外市场为同步产品,而且均为当时最先进技术,如设置二次复选大大减少了带出比例,采用双面镜头加特殊波长光源提高识别精度,增设黑打、白打程序丰富了色选功能等。而国内产品主要是半自主开发加上半学习模仿,对色选技术的了解停留在表面,仅采用普通光源、单面识别,而且无复选、功能简单等,所以不但产品质量不高,而且性能不稳定。

  

  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色选机行业在大米加工方面正式进入快速成长期,国内生产厂家也越来越多,品种规格也越来越丰富,国产设备的份额逐渐增加。到目前为止,在中国色选市场出现的品牌或制造商已有20多家,大多集中在安徽合肥市。随着制造厂家的增多,色选机的规格也越来越丰富,功能也越来越多,从最早的小通道机型发展成大通道机型,由原来的单选功能发展成同时选。由可见光识别发展成红外、紫外光识别等。

  

  最近几年,中国色选机发展更为迅猛,已经广泛应用在需要对固体颗粒物料进行色彩选别的加工工业,如粮食、农产品、化学器及产品加工工业等。在不合格产品与合格产品因粒度十分接近而无法用筛选设备分离,或者密度基本相同而无法用比重分选设备分离的场合,色选机却能进行有效的分离,其独特作用十分明显。

  

  色选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国内色选机企业不断成长的同时,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民众对食品的卫生及品质要求也随之提高,而国家也适时的开始推行食品QS质量认证体系,这些都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色选机行业的繁荣和进步。

  

  色选机经历了由单面色选到双面色选,由CMOS传感器到CCD,由模拟到数字的发展历程,技术日趋成熟;但色选技术没有停滞,反而发展越来越快。在未来的几年,数字化色选机主要向两个方面发展。

  

  首先,大产量色选机性价比进一步提高;其次,向杂粮、脱水蔬菜、化工、矿石等领域发展、系统模块化配置。

  

  为适应以上发展目标,色选机行业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将逐步取得5项重大技术突破:新光源的应用;动态性能更好的喷阀,以提高产量,减少带出比,适应更多粮食产品的色选;新型CCD综合利用以进一步提高成品选净率,适应更多杂粮的色选需求;高速超大规模微处理器的应用,以嵌入更多识别算法,提高系统的实时性;混合光源的应用。

  

  总结:

  

色选机虽然诞生在国外,但经过民族企业近10年的探索、努力,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还成为一个渐趋成熟的产业。总之,随着社会进步,人工成本增加,目前很多靠人工进行分选的领域,都是以后色选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色选行业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而高速前进,色选机也将渗透到各行各业,惠及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







下一新闻:我国食品机械内外提升空间仍很大
上一新闻:茶叶包装机促进我国茶叶走出国门